《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4 年第 2 期發表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劉幼碩教授與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聯合撰寫的第一篇《延緩衰老藥物干預研究中國老年醫學專家共識(2024)》(以下簡稱“共識”)。目的是為促進延緩衰老藥物的臨床轉化提供依據,幫助提高中老年人的保健醫療水平,共同促進健康老齡化。
《共識》介紹了衰老的特點和延緩衰老的策略,總結了目前抗衰老熱點藥物的作用機制、臨床前和臨床證據以及進展情況,主要涉及一類藥物、二類藥物、干細胞治療和中藥。
達成的共識點如下:大量小分子已成為延緩衰老、預防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和/或進展以及維持人體功能的候選者;營養傳感網絡,特別是對 mTORC1 活性的輕度抑制,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策略;清除老化細胞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技術策略,但還需要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進一步評估;針對特定領域的靶向治療,如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局部治療,可能比全身給藥更安全、更有效;關于循環分子在系統中潛在的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值得進一步探索;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和延緩衰老的實驗和臨床工作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前景廣闊;中醫藥的多途徑、多靶點機制已成為抗衰老研究的熱點,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和老齡化率均居世界首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國家戰略。我國老年疾病患者的生存期,包括失能期,最長可達 8-9 年。因此,延緩衰老/虛弱應該成為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的重點。延緩衰老是當今醫療保健領域的熱門需求。在政府“積極健康和技術應對老齡化”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可行有效的干預策略,以延緩人類老齡化和相關疾病的發生。
該共識有一個特別的章節強調了干細胞治療在抗衰老方面的潛在應用。干細胞治療可以補充再生細胞,改善老年人的虛弱癥狀,降低炎癥水平。研究表明,回輸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增強虛弱患者的身體素質,如增加步行距離、改善認知和身體功能。
研究表明,衰老至少有 12 個特征:基因組穩定性喪失、端粒喪失、表觀遺傳變化、蛋白質穩態喪失、大自噬障礙、營養感知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衰老、干細胞耗竭、細胞間通訊改變、慢性炎癥和生態失調。衰老研究不僅旨在延長壽命,還側重于延緩、預防甚至逆轉衰老過程,以延長健康壽命。
《共識》特設干細胞治療一章,全文摘要如下:
干細胞是體內可以自我更新復制,也可以分化產生其他終末分化細胞(功能細胞如神經細胞、胰島細胞、肝細胞、肌肉細胞等)的一類未分化(胚胎干細胞)或分化狀態較低(成體干細胞)的原始細胞。正常狀態下,干細胞處于休眠狀態,但在機體損傷或衰老等條件刺激下,干細胞被損傷因子激活,分化產生功能細胞,以替換損傷或衰老的細胞,進而使機體組織器官的再生和衰老維持一個動態平衡。研究顯示,成體組織干細胞的功能性儲備隨增齡而減少,削弱組織器官的再生潛能。
干細胞治療被認為是一種補充再生細胞的有效方法。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老年衰弱患者注射干細胞后,某些癥狀得到改善,炎癥標志物水平有所下降。
通過間充質干細胞(MSCs)輸注治療衰老的衰弱患者研究顯示,在衰老的衰弱患者中移植骨髓來源的 MSCs 后存在有益效果,能改善衰老的衰弱患者 6min 步行距離、認知狀態和身體功能等。此外,干細胞治療在治療衰老相關疾病領域也已經得到了應用和研究。
2018年 ,治療老年癡呆的 MSCs 藥物 AstroStem 在日本福岡三一診所獲批商業化使用。此外,關于干細胞衍生的細胞外囊泡和線粒體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基于干細胞及其衍生物的技術,在延緩衰老和治療衰老相關疾病等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前景,為解決衰老相關疾病的臨床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