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9約13日,根據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3日上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15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根據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共和國勛章”。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王振義在醫學領域的貢獻卓越非凡。
王振義在止血研究方面,率先在中國建立了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還發現了輕型血友病,為我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體系奠定了基礎。
在人才培養上,他擔任多所院校及研究機構的重要職務,培養出了眾多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多位院士,成就了 “一門四院士” 的佳話。他所獲得的眾多榮譽,如國際腫瘤學界的最高獎 —— 凱特林癌癥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無不彰顯著他在醫學領域的崇高地位。
而他在腫瘤與細胞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是極為兇險的疾病,王振義憑借著深厚的醫學知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膽提出誘導分化理論,即讓癌細胞 “改邪歸正”。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與研究,他發現全反式維甲酸能夠在體外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為正常細胞。
1986 年,首例采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實現完全緩解,這一突破為白血病的治療開辟了全新的道路。此后,王振義與他的學生們進一步探索,提出 “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 的治療方法,使得這一疾病的五年生存率大幅提升至 97% 以上,“上海方案” 由此聞名于世,成為全球醫學領域的典范。
王振義的研究成果為細胞研究與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啟示。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其奧秘無窮無盡。對細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為例,通過對特定細胞的誘導分化,成功實現了對疾病的有效控制。這表明,細胞治療在腫瘤及其他疾病的治療中具有巨大的潛力。細胞治療不僅為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眾多疑難病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從王振義的研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細胞行業的廣闊前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對細胞的認識將不斷深化,細胞治療的技術也將日益完善。在未來,細胞治療有望成為醫學領域的核心力量之一。通過深入研究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功能,我們可以開發出更加精準、高效的治療方法,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同時,細胞治療的發展也將推動醫學研究的整體進步,促進多學科的融合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