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3 日,第四屆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大會暨首屆金鳳干細胞論壇(以下簡稱首屆金鳳干細胞論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隆重召開。300 余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干細胞資源及應用領域研究前沿及最新進展開展交流探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屆金鳳干細胞論壇上,公布了中國首個人源干細胞國家標準——《生物樣本庫多能干細胞管理技術規范》(標準編號:GB/T 42466-2023)。
干細胞堪稱人體的種子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干細胞可以通過自我復制并多向分化為各種功能的人體細胞,從而修復人體受損細胞,重建器官和組織的功能,達到抗衰、治療各種慢病、免疫缺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目的。干細胞研究和應用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是新興生物技術的前沿領域,在重癥免疫缺陷、組織器官的培養和移植,新藥的研發和篩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但是,多年來,行業存在標準不一,執行偏差等問題。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標準工作組組長趙同標研究員表示:“作為一個前沿新興的技術行業,針對行業存在的問題,需要達成共識、形成標準,幫助行業健康發展。”
趙同標介紹,早在 2017 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就研制了我國首個干細胞團體標準《干細胞通用要求》;2022 年由我國牽頭,多國專家參與制定的干細胞國際標準 ISO 24603《人和小鼠多能干細胞通用要求》發布。
此次發布的我國首個人源干細胞國家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牽頭起草,北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等 16 家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在《生物樣本庫多能干細胞管理技術規范》中規定了,生物樣本庫中人多能干細胞和小鼠多能干細胞的管理技術通用要求,包括總則、原材料和相關數據的采集與接收、建系、復蘇和培養、冷凍與儲存、質量控制、分發和運輸的管理和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于生物樣本庫人多能干細胞和小鼠多能干細胞的管理,不適用于擬用于臨床治療的生物樣本的管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鳳實驗室主任卞修武表示,此次發布的國家標準,一方面是讓科研人員和老百姓了解到干細胞領域需要標準,并不是隨便用的;另一方面是讓研發機構能主動對照標準去建設平臺和利用干細胞,保證安全有效。
他認為,干細胞本身是種子,但是種子也需要有標準化、規范化的來源。“我們希望跟國家干細胞資源庫合作,在重慶成立西南干細胞資源分庫,立足重慶,讓干細胞產業規范、標準和合規化發展。”
“干細胞最終是希望成為有利于人類健康的新治療方法或藥物,目前全球科學家都希望干細胞能像傳統藥物一樣開展治療,這就必須要有標準。”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認為,當前,干細胞領域的標準還面臨著很大挑戰,如今制定出來的標準是適應當前發展時期最好的結果。隨著干細胞理論和技術研究的深入發展,未來還會有新標準出來,現有標準也會不斷完善。
這一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干細胞樣本庫管理上有了標準技術支撐,對于推動我國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干細胞領域后續相關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先行示范。作為干細胞領域標準體系的重要環節,該標準將使我國在干細胞資源管理方面走在國際前列,有力支撐干細胞產業,促進該領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行業資訊 中國首個人源干細胞國家標準重磅發布,對于推動我國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點擊觀看視頻)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