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利用自身細胞增強免疫力已不再是新鮮事。作為細胞的兩大分類,免疫細胞和干細胞似乎擁有增強免疫力的終極技能,但它們的原理和方法并不相同。我們應該如何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今天,讓我們來探究真相。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場持續了三年的悲劇疫情留下了一些痕跡,不好的是新冠后遺癥,好的是人們開始意識到免疫力是人體最好的“良藥”。提高免疫力已被許多人提上議事日程。傳統養生派熱衷于各種運動、鍛煉和健康飲食,而科學改革者正試圖獲得尖端的細胞“武器”——間充質干細胞和免疫細胞。
但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間充質干細胞和免疫細胞誰更強、誰更弱,它們在增強免疫力方面也有作用?我應該選擇哪一個?
01 我們該追求什么樣的免疫力?
要了解如何提高免疫力,我們先來談談免疫力本身。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實際上有數以萬計的細菌、真菌和病毒。人類之所以無知和無意識,完全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
這種能力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健康的免疫系統就像抵御疾病的“長城”。它可以全天候監測、識別和殺死異常細胞(如衰老細胞、癌癥細胞等)或入侵者(如入侵的病毒、細菌、真菌等),保持生理健康和穩定。如果沒有免疫系統,手被紙割傷,季節性感冒,這些小事都可能致命。
注:時刻在體內巡邏的免疫細胞
可以說,擁有免疫力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基礎。但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我們應該追求什么樣的免疫力?是越強越好嗎?
許多人的共識是,由于免疫力減弱,人們會生病,但這種說法只有一半正確。免疫缺陷確實使人體更容易受到病原體的影響,但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只占疾病的一部分。有些疾病恰恰是因為免疫力“太強”了。在這一點上,免疫的執行者——免疫細胞將變得“失控”,消滅外來入侵者,但也無情地攻擊人體內的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
這種“自相殘殺”的戲碼并不少見,數據顯示,“過強”的免疫力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1 型糖尿病、紅斑狼瘡、克羅恩病等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疾病已經影響了約 4% 的人類,涉及約 3.03 億人。
即使沒有疾病,免疫系統紊亂也可能導致超敏反應或慢性炎癥,后者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隱藏在一些中老年人身上,導致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未老先衰”,增加了老年疾病的發病率。
注:低水平系統性慢性炎癥的原因和后果
從這個角度來看,追求免疫力顯然需要奉行“中庸之道”。過強、過弱都不可取,只有精確穩定的免疫系統才是關鍵。
弄清這個概念,讓我們來看看免疫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改善免疫力的能力。
02“天降奇兵”回輸免疫細胞增強免疫功能
如果我們把人體比作一個組織嚴密的國家,那么免疫細胞應該是保衛國家的士兵,負責消除內憂外患。然而,這些“士兵”有時并不給力。
首先,年齡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免疫細胞會隨年歲而跌宕起伏,從 40 歲開始,人們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免疫衰老。你會逐漸發現自己更容易感冒和疲勞,癌癥細胞可能會悄悄地在你體內扎根,醞釀更大的陰謀。
注:人體免疫機能從 20 歲后不斷下降,從 40 歲開始,患病患癌風險概率逐漸增加
其次,在疾病或嚴重疾病的早期恢復期,免疫系統也很弱。例如,為了對抗新冠,我們的免疫系統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論文表明,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 NK 細胞數量正在迅速變化,重癥患者 NK 細胞數量顯著減少,甚至衰竭;《自然》雜志還指出,新冠肺炎康復后,患者單核細胞中與先天免疫相關的基因表達下降。
注:急性病毒感染在恢復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對免疫系統產生功能影響
這種時候,我們很容易能理解:一群新鮮、有活力的免疫細胞能夠拯救岌岌可危的免疫系統,它們的作用體現在:
首先,增強免疫系統的“即戰力”
一方面,它們可以幫助“力不從心”的免疫系統,消除體內潛在的突變細胞、衰老細胞和癌癥細胞,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另一方面,它們還可以喚醒先前休眠的免疫細胞,刺激細胞活力,幫助免疫系統接近健康和充滿活力的狀態。
注:人體免疫細胞 T 細胞(紅)與腫瘤細胞(藍)廝殺
其次,識別隱患,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這些新鮮的免疫系統還可以干預體內尚未出現癥狀的隱患,例如降低現有結節、息肉或囊腫中癌癥細胞的負荷,幫助穩定結節、息肉和囊腫的病情,并在降低腫瘤發生風險和延緩某些疾病進展方面發揮長期作用。
簡而言之,回輸免疫細胞就像向身體輸送訓練有素的“強化力量”,直接幫助殺死敵人,提高免疫力,改善身體狀況。
03“因地制宜”干細胞精準調控免疫系統
與直接“增援”的免疫細胞相比,間充質干細胞更像是一群經驗豐富的“教官”。盡管它們不會親自“出門”殺敵,但它們可以精確地調節體內的免疫細胞。當它們過于虛弱時,訓練它們變得更強壯,當它們失去控制時,對其進行有效“安撫”。
干細胞是如何做到的?我們知道間充質干細胞屬于干細胞家族的多能干細胞分支,其多向分化能力經常被人所津津樂道。然而,在這里我們將討論間充質干細胞的另一個重要機制——旁分泌效應。
這種神奇的機制使間充質干細胞能夠表達、合成和分泌各種細胞因子、調節因子、信號肽等其他生物活性分子,如同身體里的“分布式發電站”。它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以不同的方式向身體輸送各種有益因子,而這些旁分泌因子是建立免疫穩態的關鍵。
具體流程如下:當人體免疫過激時,受損部位會表達不同的信號分子,將間充質干細胞吸引到炎癥現場,隨后干細胞會分泌不同的生物活性因子對各種免疫細胞進行調控。
注:干細胞分泌的這些活性分子平衡了機體內穩態,為干細胞免疫調節、抗凋亡等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 TNFα、IL-1α 和 IL-1β 中受促炎因子、分泌的趨化因子(CCL5、CXCL10)、生長因子(TGF)-β、HGF、細胞因子(IDO)和抗炎小分子(PGE2)刺激,可抑制炎癥反應和炎癥相關細胞 TH1 和 TH17、漿細胞、促炎性 M1 巨噬細胞、自然殺傷性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遷移、增殖。
注:干細胞調控免疫系統示意圖
同時,免疫系統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主要依賴于 Treg 和 Th17 等 T helper 細胞。干細胞可以“曲線救國”,并通過影響這些細胞來提高免疫系統的調節能力。例如,干細胞可以上調 Treg 細胞以抑制促炎因子 IFN-γ 的釋放,上調 Th2 的釋放以促進抗炎因子 IL-4 的釋放等等。
間充質干細胞調節免疫平衡的功效已被多項實驗證實,目前正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們在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炎癥性腸病和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當免疫系統較弱時,不同的內部環境可以導致干細胞的轉化,成為免疫力的“捍衛者”。
它能促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NK 細胞的增殖。美國塔夫茨醫學中心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使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輻照飼養器可以擴增 CB NK 細胞祖細胞,增強 NK 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此外,一些研究證實,間充質干細胞與巨噬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促進單核細胞轉化為巨噬細胞,增強巨噬細胞清除病原體的能力,增強吞噬微生物的能力。
注:間充質干細胞促進共培養中的單核細胞到巨噬細胞的分化
可以說,干細胞是個可塑性極強的“多面手”。它們可以根據環境和接收到的信號提供不同的響應。當免疫系統太弱時,它們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當免疫系統過于強大時,干細胞也可以調節免疫系統,恢復身體的免疫平衡。
人體免疫系統不應該太強或太弱。當免疫系統過于強大時,我們可以選擇干細胞來調節免疫系統,恢復身體的免疫平衡。當免疫系統較弱時,免疫細胞和干細胞都有增強免疫力的潛力。免疫細胞通過直接增強免疫力來增強免疫力,而干細胞則依靠各種衍生的生物因子來增強免疫力。如果它們可以交替使用和組合使用,也不失為一種良策。
在當前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時代,免疫系統是我們抵抗衰老和疾病的重要武器。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療法的誕生為我們提供了除了鍛煉和養生之外的另一種保護健康的方法。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兩者沒有絕對的區別,只是因人而異。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