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4 日下午,政協第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會議安排 10 名委員和 1 名特邀代表分別代表不同單位、界別作口頭發言,并印發 12 篇書面發言。記者特別留意到,今年的大會發言與往年相比,更加聚焦于教育和醫衛等兩大民生領域。大會發言現場,8 位委員的話題涉及教育領域中的基礎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層次的內容,2 位委員瞄準醫衛領域的老年健康和干細胞產業,為幸福廣州、健康廣州建言獻策。
“廣州在干細胞領域的科學研究和產業建設起步較早,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主動搶抓機遇,持續激發潛力,實現干細胞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夠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注入新動能。”市政協委員李鶴虹代表農工黨廣州市委員會發言時表示。
干細胞獨特的再生能力,為治療與免疫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等有關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干細胞產業已成為發展迅速、增長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之一。
李鶴虹建議,在立足廣州干細胞產業上、中、下游均有布局的基礎上,在實現政策、人才、平臺、標準體系等配套支撐上進一步發力。具體而言,加快建立臨床級多能干細胞、組織干細胞和人胎干細胞等特定類型的干細胞擴增標準。在干細胞產業人才培養方面,應建立“人才團隊整體引入”的新模式,既強調引進領軍人才,又強調引進創新團隊核心成員。進一步培育干細胞產業集群,完善產業鏈布局。在產業政策方面,李鶴虹建議,可以出臺促進干細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結合廣州實際制定支持干細胞產業的具體政策措施,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產業政策體系和監管模式。
從科技層面的不斷創新突破,到政策層面的逐漸深入引導,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干細胞技術經歷了十年的迅速發展期,并快速成長為與國際“比肩”的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細胞治療的時代已然到來,未來值得期待。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的深入開展,相信未來我們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這些具有巨大潛力的細胞為人類的健康和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