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銷與普通傳銷不同。他們不再把人鎖在小黑屋里集體上課,也不再給熟人打電話推銷自己。相反,他們使用微信群轉發等方式進行網絡推廣。吳某等人在短短 3 個月內詐騙 1.6 億元,且傳銷參與者多為患病的中老年人。在辦案中,我們堅持嚴打、主動追繳、追繳的原則,準確區分組織者、領導者和參與者,適當懲處,取得了良好效果。1 月 9 日,在接受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檢察官辦公室采訪時,該辦公室首席檢察官王樞棟介紹了這起以免費注射干細胞為借口的網絡傳銷案。
從 2021 年 12 月到 2024 年 1 月,這起案件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最終結案。最后一名被告人王于 2024 年 1 月 31 日被判處拘役六個月。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 19 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分層處理,其中 7 人不起訴,12 人提起公訴。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罪判處吳某等 12 人有期徒刑 6 個月至 9 年不等,并處罰金人民幣 3 萬元至 160 萬元不等,沒收扣押資金 9300 多萬元。
社區醫院突然忙碌了起來
2021 年 11 月,濟南市歷城區唐冶街道,一家一向近在咫尺的社區醫院突然變得繁忙起來。一批又一批來自不同地區、口音各異的中老年人陸續前來體檢。領隊負責預約體檢和接收醫療報告,就像導游帶領旅行團一樣。中老年人接受體檢的行為非常神秘,在回答醫護人員的常規問題時可能會結結巴巴。他們患有基本疾病,但不從醫院買藥。這些不正常的行為引起了社區警察的注意。
社區警察發現,經過體檢的人沖進醫院附近的一家診所。警方對這家此前因干細胞注射不合格而被歷城區公安局和市場監管局警告的診所有著所有的印象。于是,民警喬裝就醫,進入診所。在診所的二樓,他們發現了桌子、裝飾品、杯子和其他印有警察徽章的物品。
為了避免驚動警察,他們回到警察局并將線索提交備案。歷城市公安局立即成立案件調查組立案,依法傳喚診所二樓接受干細胞輸注、注射的人員和體檢人員,并當場沒收物品。民警通過審訊了解到,這家診所只是一個落腳點,背后還有另一名主謀。
請歷城區檢察院提前介入,依法指導調查,并就取證工作提出意見。經偵查分析研判,2021 年 12 月 13 日以來,公安機關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 53 名,在北京設立警區,抓獲幕后人物吳。2022 年 1 月 28 日,歷城區檢察院對吳某等 4 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干細胞傳銷真相浮出水面。
免費注射有層層加碼的條件
吳某是涉案某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干細胞網絡傳銷組織的首要成員。大學畢業后,吳某在一家工廠工作。后來,他辭職經商。由于目標遠大,50 歲的他仍然一無所獲,渴望一夜暴富。
2018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患有糖尿病的吳某在朋友的介紹下,多次注射干細胞。2020 年,吳和朋友計劃利用干細胞業務開展“大健康項目”,并聯系濟南一家公司提供干細胞制劑。
2021 年 7 月,李某從外地到濟南接受癌癥治療。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他偶然發現一家在網上推廣干細胞免疫療法的某盾公司,聲稱干細胞注射可以治愈癌癥。李某緊急尋求治療,并聯系該公司以每劑 2 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三劑干細胞制劑。注射干細胞后,李感覺身體有所好轉,于 2021 年 9 月加入某盾公司。
2021 年 9 月,為了進一步刺激銷售,吳某開始在網上廣泛傳播虛假廣告,聲稱公司的“大健康項目”是國家資助的項目,夸大干細胞的功效,并提出免費注射的策略。他在北京、山東濟南、廣州南寧、江西宜春等地進行線下培訓,還組建微信群組織線上培訓。同時,涉事公司運營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開發銀盾平臺 2.0 系統管理會員。。
為了吸引更多的會員,李某等人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示包括李某在內的注射干細胞療效較好的癌癥患者的語音、圖片和視頻。與此同時,吳某充分利用自己的口語能力,承諾提供高額補貼和免費養老服務,讓會員把推廣干細胞當成事業來干。在短短三個月內,他培訓了 40000 多名會員。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經過調查發現,吳某提出的免費注射干細胞的建議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會員在交納 1000 元定金、發展 18 名會員且這些會員也交納了定金后,排隊等待注射,體檢注射完畢,1000 元定金才會退還。
吳某還提出了一個晉升獎勵制度:當下線員工達到 100 人時,會員就有了級別,可以從公司領取管理津貼。根據推廣業績,會員分為五個級別:V1至V5,對應 5% 至 9% 的管理津貼。吳某以管理津貼為誘餌,鼓勵參與者不斷發展下線人員。
凍結涉案資金9600余萬元
前期介入階段,歷城區檢察院檢察二部部長劉玲通過文件審查發現,涉事公司組織架構嚴密,分工明確。從培訓講師和在線推廣到管理津貼的統計和分配,再到運輸干細胞、安排體檢和注射,所有這些都由專人負責。內部人員通過微信聯系,有過密切接觸,但未進行面對面接觸。因此,檢察官建議,從入門費、設層級、拉人頭等因素判斷,認定本案的罪名應為組織、領導傳銷罪,而非詐騙罪。由于本案屬于新型網絡傳銷,采用非接觸式、分散式網絡方式,電子證據極易丟失。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機關及時扣押涉案人員使用的手機、電腦,從微信小程序、網絡平臺、電腦、手機中提取、修復數據。
經過電子證據的分析研判,傳銷的核心人員、職責分工、層級地位、發展模式、獎勵模式等犯罪組織架構和案件脈絡逐漸清晰。
2022 年 2 月至 3 月,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經過討論,雙方達成共識,制定了分級處理策略。根據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主觀認識和前科,公安機關已先后將 19 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審查起訴。
“為逃避偵查,吳某利用他人身份證注冊成立了十余家公司,用于收取保證金、發放管理津貼。”劉玲介紹,檢察機關積極與公安機關溝通,及時凍結涉案賬戶 30 多個,凍結涉案資金 9600 多萬元。同時,他們組織制作了數十份詳細的涉案資產清單,逐項對照完善證據。對于涉案財產,檢察機關建議,在犯罪嫌疑人不能有效說明合法來源的情況下,將上述財產認定為違法所得,依法追繳、沒收,并依法歸為個人合法財產。
經深入調查,偵查機關發現吳某兒子名下價值 130 萬元的轎車停放在廣東深圳,系非法所得。他們要求公安偵查人員及時趕赴另一地點進行扣押,確保涉案資金和財產得到合法處置。
準確認定主從犯確保罰當其罪
該院第二檢察部三級助理檢察官鮑彥苓告訴記者,經過檢察官聯席會議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對 19 名移送審查起訴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分級處理。根據這些人在傳銷中的管理水平、職責和角色,確定組織者和領導者,并區分初犯和慣犯。最終,法院決定分批次起訴 12 人,不起訴 7 人,并開庭審理。
在一次公開聽證會上,一位聽證會官員感嘆道:“為了免費注射干細胞,它們已經成為傳銷的工具。檢察院對組織者和領導者準確認定,對被不起訴人進行釋法說理,讓他們能夠知法、懂法和守法,切身感受到法律的溫度。”
2022 年 10 月 24 日,法院作出對 3 名犯罪嫌疑人不起訴的法律決定;4 月 25 日、9 月 26 日,對 3 名情節較輕、不需要判處刑罰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11 月 27 日,決定不起訴犯罪嫌疑人。
為懲治犯罪,維護司法公正,辦案檢察官根據犯罪事實和證據進行釋法說理,積極促成犯罪嫌疑人自愿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2023 年 2 月 28 日至 11 月 2 日,檢察機關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將該案 12 名犯罪嫌疑人分批向法院提起公訴。截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吳某等 12 名被告人已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6 個月至 9 年不等。被告人蘇不服,已提起上訴。
兩年前,蘇某因挪用公款和組織傳銷被判處有期徒刑。此次,他再次犯下組織、領導傳銷罪,直接、間接發展傳銷組織成員 1 萬余人。
考慮到蘇某在偵查階段認罪認罰,并愿意退還違法所得,因其為老年人犯罪,且真誠悔罪,檢察機關提出從寬量刑建議。2023 年 8 月 31 日,歷城區法院通過量刑建議,依法判處蘇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
沒想到,蘇某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后又變卦,企圖用“上訴不加刑”來達到減刑的目的,并以量刑過重為由提起上訴。
“一審判決后,在沒有新的事實和證據的情況下上訴,反映出蘇沒有真誠認罪悔罪,屬于虛假供述?!眲⒘嶂赋?,這種投機行為會損害司法公信力。歷城區檢察院提出抗訴意見,濟南市檢察院予以支持。2023 年 9 月 14 日,該院依法向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2023 年 12 月 29 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抗訴意見撤銷原判,以組織、領導傳銷罪判處蘇某有期徒刑三年。
負責辦案的檢察官提醒,傳銷組織在不斷變化和創新,但其虛假的外表永遠掩蓋不了真相。公眾應增強識別和防范網絡傳銷的能力,自覺抵制和遠離網絡傳銷,避免走損人利己的錯誤道路。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