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彎腰駝背、身高越來越矮;有的人常感覺骨頭里面疼痛,還有些人輕輕滑倒,就可能導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就可能“咳”斷幾根肋骨,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松癥帶來的麻煩。據專家估算,我國 60 歲以上人口骨質疏松患病率,女性約為 50%,男性約為 20%。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 6.3%-24.4%,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質疏松,尤以高齡(80 歲以上)女性老人為甚。
什么是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下面這張圖中的圓圈里,從左到右,依次為正常,骨密度低下,骨質疏松和嚴重骨質疏松的骨頭。
骨質疏松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大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又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種。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后 5~10 年內;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一般指老人 70 歲后發生的骨質疏松;而特發性骨質疏松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哪些人群易患骨質疏松癥?
年齡超過 50 歲的女性、母系親屬有骨質疏松髖部骨折病史、低體重、長期臥床、酗酒、吸煙、運動缺乏、鈣的攝入量減少、過量飲用碳酸飲料、過早絕經、患有糖尿病等疾病、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人群是骨質疏松的易感人群。
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疼痛: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通常表現為腰背酸痛、關節疼痛,疼痛也會沿著脊柱向外擴。
·身高短縮、駝背:由于骨質疏松造成椎體變形而引起,是臨床上的重要體征之一。椎體壓縮性骨折還會導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等。
·骨折: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見部位包括髖部、胸腰椎、尺橈骨遠端、肱骨近端等。由于跌倒而出現髖部骨折的骨質疏松患者,長期臥床會帶來各種并發癥,比如肺部感染、褥瘡、血栓等,大大增加病死率。
骨質疏松癥的誤區
·喝骨頭湯能防止骨質疏松。實驗證明同樣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遠高于一碗骨頭湯。對老人而言,骨頭湯里溶解了大量骨內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要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少食油膩,堅持喝牛奶,不宜過多食入蛋白質和咖啡因。
·治療骨質疏松癥等于補鈣。簡單來講骨質疏松癥是骨代謝的異常(人體內破骨細胞影響大于成骨細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過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綜合治療,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患者應當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特有的現象,與年輕人無關。骨質疏松癥并非是老年人的“專利”,如果年輕時期忽視運動,常常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均衡,導致飲食中鈣的攝入少,體瘦,又不拒絕不良嗜好,這樣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就會使骨質疏松癥有機會侵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因此,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要及早開始,使年輕時期獲得理想的骨峰值。
·老年人治療骨質疏松癥為時已晚。很多老年人認為骨質疏松癥無法逆轉,到老年期治療已沒有效果,為此放棄治療,這是十分可惜的。從治療的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應當接受正規治療,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多數骨質疏松癥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發現骨質疏松癥不能靠自我感覺,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癥狀,應當定期去具備雙能 X 線吸收儀的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變化。
·骨質疏松癥是小病,治療無須小題大做。骨質疏松癥平時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髖部骨折,導致長期臥床,死亡率甚高。
·骨質疏松癥治療自己吃藥就可以了,無需看專科醫生。對于已經確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當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綜合治療。
·骨質疏松容易發生骨折,宜靜不宜動。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鍛煉身體,出現骨質疏松,肌力也會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這樣,不僅會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骨折手術后,骨骼就正常了。發生骨折,往往意味著骨質疏松癥已經十分嚴重。骨折手術只是針對局部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并未得到改變。因此,我們不但要積極治療骨折,還需要客觀評價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癥,防止再次發生骨折。
為什么必須重視骨折?
盡管骨質疏松、骨折本身并不直接導致死亡。
但發生骨折后,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則需要臥床,老人有可能因臥床相關的并發癥,如血栓,肺部感染等失去生命。
如果選擇手術治療,麻醉的風險及術中的風險,對患者(特別是高齡老人)來說是一種挑戰。
而且傳統的補鈣以及促骨形成或抗骨吸收藥物治療雖然能降低患者的骨丟失速度,但并不能逆轉患者的骨丟失現狀。
藥物還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毒副作用如血栓栓塞、增加中風風險等,因此迫切需要尋找更為安全的新療法。
干細胞治療
以間充質干細胞為主的細胞療法被應用于治療各類臨床難治性疾病是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同時,在老年退行性的骨與關節病變研究中,間充質干細胞也展示出良好的骨與軟骨修復能力,為骨與關節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由于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原因多且復雜,各種原因共同作用使得骨小梁結構被破壞,引起骨質量下降,導致了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間充質干細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及各種細胞調節作用使得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骨質疏松癥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機制發揮共同的作用。這相對于傳統藥物只針對增加成骨或抑制破骨的單一效果而言,具有更大優勢。
目前用于骨質疏松癥治療研究的間充質干細胞來源豐富,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等。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既往稱為骨髓基質成纖維細胞,是一類起源于中胚層的成體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種間質組織,如骨骼、軟骨、脂肪、骨髓造血組織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遷移、定植、增殖與分化,需要從外界獲取信息。
近年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骨質疏松方面的潛能也逐漸被挖掘,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歸巢作用、成骨分化和細胞因子作用均與骨質疏松的進展密切相關。
目前學界認為:人體的衰老破壞了體內代謝系統,使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進入自我更新能力受損和分化能力異常的衰老狀態。
此時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歸巢功能受損,很難保證足夠的間充質干細胞能夠到達受損組織,從而阻礙了骨修復,增加了老年人群骨質疏松的發生率。為了讓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正常發揮其歸巢功能,可通過干細胞移植來增加干細胞的總數,或通過基因修飾增強干細胞的歸巢。
也有學者提出,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成骨基因表達明顯降低,骨生長速度減緩。移植具有較好成骨分化能力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骨質疏松患者而言也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法。
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研究中。李云龍等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抗骨質疏松藥物雷洛昔芬分別用于大鼠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結果發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干預組大鼠股骨骨密度及各項力學性能明顯高于雷洛昔芬組。這表明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作用優于傳統骨質疏松藥物。
SUI 等通過腹腔注射糖皮質激素構建繼發性骨質疏松小鼠模型,并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經尾靜脈移植到小鼠體內。結果顯示骨質量和強度得到了提高。這意味著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繼發性骨質疏松的治療中也起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主要是存于新生兒的臍帶組織中,其活性與年齡無關。與其他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相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高增殖率和廣泛的多能性、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潛能。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表達低水平的人類白細胞抗原 I 類,而不表達白細胞抗原 DR 導致低免疫原性,這在臨床應用上有很大的優勢。
此外,與來自骨髓或脂肪組織的間充質干細胞相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通過更大程度地抑制絲裂原誘導的 T 細胞反應,具有更好的免疫調節潛能和抗炎作用。
新的證據表明,炎癥對骨轉換產生顯著影響,導致骨質疏松癥。一旦骨修復過程開始,炎癥反應必須停止,以避免更多的損傷。因此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在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中更具優勢。
干細胞外泌體調節骨內血管
以往人們認為骨質疏松癥主要是由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及局部炎癥反應引起,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骨量也會受到骨內血管的影響。骨內的血管網絡結構不僅僅起著提供營養和運輸代謝廢物作用,而且對于骨組織的穩定、發育和修復也必不可少。
ZHANG 等研究發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促進血管生成從而促進成骨,修復大鼠骨不連。
雖然沒有直接證明間充質干細胞在體內可以通過成血管作用來修復受損的骨組織,但證明了干細胞的外泌體可以通過調節血管生成來間接促進成骨,這提示了成血管與外泌體的分泌均可能是治療骨質疏松的機制之一,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來加以證明。
近年來,多種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被廣泛應用到骨關節炎的臨床治療研究當中,尤其是臍帶和胎盤等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總而言之,干細胞可以從根本上治療骨質疏松,并且能避免藥物治療的毒副作用,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臨床試驗
日前,發表在《干細胞雜志》上的臨床研究顯示,圍產組織間充質干細胞有助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改善身體功能。
這是首次針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的干細胞臨床試驗。這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簽的 I/IIa 期研究,研究對象為 20 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涉及到的藥物有特立帕肽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特立帕肽是一種骨質疏松癥藥,優先刺激成骨細胞活性。
科研人員設計了 2 個組別:(1)單獨使用特立帕肽;(2)特立帕肽聯合間充質干細胞(下稱聯合治療組)。在 20 名患者中,其中 14 名患者完成了隨訪評估,其中 7 名來自單獨使用特立帕肽組,另外 7 名來自聯合治療組。
1 年的隨訪評估發現,間充質干細胞聯合特立帕肽治療是可行和可耐受的,通過促進骨結構對骨折愈合有臨床益處。另外還發現,聯合治療組的患者在功能障礙指數、視覺模擬評分等方面有明顯提高。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雖然大多數的骨質疏松都是在年老時才出現,但骨質疏松的預防卻要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并且長期堅持。
·均衡飲食:從飲食上預防骨質疏松,最重要的就是攝入足量的鈣。充足的鈣可以減少骨質丟失,改善骨礦化,有利于骨骼健康。牛奶、大豆、堅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鈣,其中牛奶最為推薦。牛奶的鈣含量在 100mg/100ml 左右,不僅含鈣量高,而且易于吸收,建議每天攝入 300-500 克的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
·多曬太陽:多曬太陽可以促進人體內維生素 D 的生成,維生素 D 可以促進腸道的鈣吸收。建議每天曬太陽 30 分鐘左右。曬太陽時注意避開強光,以免皮膚被曬傷。由于各種原因缺乏戶外運動的人群,建議適量補充維生素 D,促進鈣的吸收。
·適量運動:運動不僅可以刺激骨骼不斷增強,提高骨密度和骨強度,還可以提升平衡能力,增加關節靈活性,預防跌倒。任何年齡段的人,預防骨質疏松都需要堅持科學運動。建議一周運動 5 次,每次運動 30 分鐘~1 小時。優先推薦跑步、騎行等有氧運動和籃球、足球等跑跳運動。老年人則可以選擇太極拳、八段錦、跳舞等安全性更高的運動。
·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影響鈣吸收,煙堿可以抑制骨形成,重金屬鎘會導致女性絕經提前。酒精會抑制骨的正常代謝,影響鈣吸收。飲料中的磷酸鹽會影響鈣吸收,促進鈣流失。以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均會導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風險。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